学子分享 | 2022-23学年人文社科学院硕士招生学姐分享会
11月16日,2022-23学年人文社科学院硕士招生学姐分享会顺利举行。本次分享会采用线上模式,同声传译硕士项目的曹馨丹学姐,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的孙榕蔓学姐,以及全球研究硕士项目的李依芸学姐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求学故事与在读体验,在线分享申请心得,为申请人答疑解惑。
Part 1 同声传译
-
跨专业的可能性
作为一名本科修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曹馨丹学姐的人生轨迹与同声传译本无交集。在大多数同龄人正在纠结要考研还是去留学的时候,乐于接触新事物的她了解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这里,不用出国也能体验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老师们都是有国外教学或研究经验的“业界大牛”,且“课程贴合实际,性价比高”。两年制的同声传译专业让她感受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同学们喜欢互相学习讨论,玩起来也一点不含糊,“学得有多狠玩得就有多爽” 是曹学姐对这里同学们的深刻印象。
- 练习中的真实感
在谈到自己的就读感受时,曹馨丹学姐重点向我们展示了生动的口译课堂。口译课程时间不多,但节奏紧凑,其练习内容包括短时记忆,复述,视译,笔记交传等。老师课上爱搞“突击”,突击的内容则多种多样,小到喝咖啡,大到中美关系,都有可能成为课堂上抽中的话题,同学们上台“接受检阅”,过程可谓非常刺激。除此之外,学院还会举办模拟会议和模拟法庭供同学们“实战演练”。在一次模拟训练中,同学们模拟了酒驾的翻译情景,之后在警察局参加实习的同学果真就遇到了需要为一名醉驾外国人做口译的实例。现实积累与课堂学习刚好可以相辅相成,既有意义也有意思。
Part 2 应用心理学
- 课程与资源
提到选择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原因,孙榕蔓学姐表示,她自本科起就志在心理学研究,这里的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弥补了本科内容的空缺,给了她更多的机会继续深造。这是一个时长两年的硕士项目,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在专业的大范畴下又分出三大不同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组织与社会、心理健康。作为硕士项目,这里有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包括经颅磁刺激实验室,近红外光谱成像实验室,事件相关脑电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等,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学术研究的综合能力。
- 实践与机遇
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与很多社区,学校和医院都有合作,包括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福田中学等,都达成了长期应用心理学实习项目合作。孙榕蔓学姐提到,应用心理学最讲究“应用”二字,与海外读硕士相比,在这里就读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深圳作为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在这里就读能拥有更开阔的视野,享受更充足的资源。
- 师资与研究
孙榕蔓学姐随后详细介绍了她所熟知的几位教授,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钻研传授,且以生为本,关爱学生。比如,组织与社会方向的王晓田老师就是一位“干货很多“的教授,许多前沿的进化心理学研究都囊括在他的课堂中;发展与教育方向的许美金老师的课堂特色则是非常看重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和讨论;心理健康方向的陈纯老师则“很会照顾学生感受”。可以说, “不管喜欢哪种形式的课堂,在这里,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 每一天都能从经验丰富的教授们身上学到新的知识。”
Part 3 全球研究
- 提升能力 训练思维
谈起全球研究,李依芸学姐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能对于一个议题反复研究并自己着手提出可行方案。这种能力对于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都大有裨益。尤其是在修读全球研究课程后,这种批判性、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愈发意义深刻。例如一项政策的发布,大多数人倾向于在表层激烈争论政策是好是坏,但全球研究专业的学习使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我们会去思考政策出台的原因与目的、假如不推行该项政策又会是什么境况等,多方考量,辩证思维。
- 认清本心 选择未来
在分享会上,李依芸学姐反复强调了以下问题:你在这个学校想要获得什么?你选择这个专业想要收获什么?李学姐认为,申请与专业选择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本心,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而学校与专业项目又能为你带来什么,她建议申请人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遵从本心地选择自己的未来。她表示,全球研究硕士项目不一定能保证未来的一份“铁饭碗”,却着实能够培养个人的观察、思考与研究的能力,拓宽人的视野,在更广阔的未来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 广阔前景 大有可为
谈及大多数申请人都关注的未来就业问题,李依芸学姐讲述了一些往届毕业生的事例。他们有些人选择继续深造,有些人去往国际组织,有些人在智库工作,有些人走进互联网行业等。李学姐也向我们分享了她自己的例子。在本科阶段,她已获得了保研资格,但立志读博的她在做了多方对比之后,还是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全球研究硕士项目,这里国际化的学习模式和氛围,对于打算出国读博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全球研究项目毕业生拥有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必将大有可为”。